内蒙古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2月27日,伊利股份(.SH)发布年年度报告。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6.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52亿元,同比增长7.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8.7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1.06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元(含税),共计约42.55亿元。报告期间内,公司液体乳系列产品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7.78%,奶粉及奶制品系列产品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5.14%,冷饮系列产品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49%。从主要的会计数据可以看出,年,伊利的营收和净利润依旧保持较快增长。17年的年度报告中伊利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为12%和6%,但18年增速为16.9%和7.3%。不仅增长加快,增速也在加快。关于财务角度上的分析已经很多,本文则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伊利为什么“天生更强”。大水漫灌VS精耕细作,上游原奶伊利的把控能力更好我国乳品供应链与澳新等传统乳品国家一致,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原奶供应环节、乳制品生产环节、乳制品销售环节,但我国的供应链各环节节点多,相互关系更为复杂。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上游的奶源和下游的渠道两个重要环节。从伊利与蒙牛对奶源的布局来看,伊利采取多元化布局,自己建厂同时加强与上游产业链深度合作,蒙牛仍然倾向于“大水漫灌”,采取并购的方式,从此前收购雅士利和现代牧业到如今收购圣牧高科,蒙牛的策略依旧是一路“买买买”。这两个企业对上游原奶的布局采取不同战略方式,所造成的差距就是在原奶产量过剩、价格下跌的过程时,蒙牛承受巨额亏损,而伊利相对多元化的布局,有效的避免这种冲击。此外,伊利更加强调打造与奶源牧场和奶农的“利益共同体”。公司与上游企业构建了稳定长期的联系。公司通过全方位、长期的利益连接机制。来形成长期稳定的原奶供给联系。主要依靠的是诚信和服务带来的长期利益绑定,如嵌入式管理,派技术人员提升牧场管理,进行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培训的改革。最后合作的牧场均受益,奶牛单产每年都有几公斤的提升。例如,伊利开发了覆盖青贮制作、奶牛健康管理等覆盖牧场各生产环节的网络课程,培训供应商达上万人次,自年至年期间,公司帮助奶农将奶牛日均单产提升了2公斤,每公斤牛奶养殖成本下降0.4元,通过上述“一升一降”,公司为奶农增收30多亿元。蒙牛收购雅士利、多美滋补足奶粉短板,加码现代牧业、圣牧高科寄希望改善上游奶源。然而大举并购的模式并没有带来预期收益。近两年来,蒙牛与伊利营收差距反而逐渐在拉大。除了收购标的本身仍旧处在巨大亏损中之外,消化与整合它们的牧场资源也仍将对蒙牛今后业绩带来拖累。反应在财报上,就是蒙牛在上游原奶的成本一直高于伊利。而伊利在奶源基地建设、优质奶源掌控上,做的最早、最强。它是原奶控制量、掌控优质奶源最多的企业。散奶退出、规模化牧场原奶供给占比提升,同时帮助牧场提升奶牛单产降低成本,目前单产可达30-40kg/天。所以伊利获取的奶量持续增长,叠加原奶价格回暖,预计将很好支撑年增长。扁平化管理,伊利在渠道端有更强的话语权年,伊利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渠道渗透能力继续增强,推动市占份额稳步提升。凯度调研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公司常温液态类乳品的市场渗透率为82.3%,较上年同期提升了2.2个百分点。报告期,公司直控村级网点近60.8万家,较上年提升了14.7%。与此前年度报告有很大不同的是,年伊利的报告中增加了相当一部分有关渠道的表述。例如:“公司继续积极探索新的渠道合作模式,通过大力推进电商平台、母婴店、便利店等渠道业务发展,带动销售增长。在年全年,伊利的电商业务收入较上年大幅度增长61%。”根据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在母婴渠道,伊利的零售额较上年增长32%;在便利店渠道,公司常温液态奶业务的零售额市占份额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这是很不错的成绩,尤其是母婴奶粉业务,在目前生育率降低,新生儿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还能够取得如此高速的增长,除了品质过硬,零售渠道的拓宽也同样功不可没。同时,伊利采取渠道拓展与市场渗透“双管齐下”策略,通过开发空白网点、强化现有网点的维护,逐步提升终端掌控力。公司所服务的线下液态奶终端网点数量,年末达到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23.2%。同期,伊利重点推动乡镇村市场开发,通过搭建乡镇村服务体系,网点拓展数量和产品覆盖率有显著提升,这也为三四线的消费崛起,奠定了渠道基础。从这个角度看,伊利的渠道掌控能力要明显强于主要竞争对手。而蒙牛和伊利对下游销售的布局,也是造成蒙牛和伊利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下游渠道的布局上,蒙牛实行的是大商制策略。而这种策略对于蒙牛的劣势正在逐渐显现,因为在规模逐渐增大之后,经销商的实力雄厚,这批经销商的销售状况对蒙牛的业绩影响很大,蒙牛不得不拿出一部分销售费用去补贴这批大经销商,其在渠道端也更加被动。反观伊利,渠道采取扁平化管理,不断增加销售人员直控终端,造成的区别就是伊利对于下游渠道的掌控较蒙牛有优势。这也是蒙牛大商制的缺陷,反映在财报上就是蒙牛的销售费用占比要明显高于伊利。因为规模越大,需要越来越多的钱去推动渠道营销。终端产品更丰富,抢占细分领域从前文可以看出,伊利在奶源成本和渠道费用上都更低,这也使得伊利可以花更多资本深耕产品,以实现企业愿景“伊利即品质”。事实上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商超货架上伊利的产品更加多元多样。例如不同产品采取差异化的投放策略,对高端子品牌进行综艺广告投放,例如非诚勿扰和跑男效果都很好。而对伊利纯奶则是母品牌的多方面的投入,如奥运会等。同时伊利详细规划产品的媒体投放方式,针对产品适应的消费者做研究,每年花很多精力针对新生态消费者进行研究,同时也请咨询公司在人力资源上研究如何管理年轻人。由于乳制品行业竞争激烈,除了广告投放以外,在产品上创新也可以使得其在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中更受欢迎。“金典”“安慕希”“畅意%”“畅轻”“JoyDay”“金领冠”“巧乐兹”“甄稀”等重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3%;同期,新品销售收入占比14.8%,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6个百分点。此外,伊利成立“健康饮品”和“奶酪”事业部,寻求产品新“蓝海”,饮用水产品也在深入推进中,产品的布局和丰富度已经远超同行。所以潘总才会在电话会议中称“必须要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摆脱胶着状态。”无论从上游的牧场奶源还是从渠道亦或是终端产品,在整条乳制品供应链上,伊利都表现出十分强劲的把控力,反映在财报上就是营收逼近亿,在创亚洲乳业新高。从伊利董事长潘刚的讲话来看,伊利的信心还是很足的。再加上10股派发7元现金红利。光是分红就分掉了40多亿,从对股东如此的回馈也能看出伊利的诚意,确实是中国资本市场为数不多的“奶牛型”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