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特殊体检
一、颈部
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坐位,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置于患者头部的一侧,另一手握住同侧上肢的腕部,呈反方向牵拉。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上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常反应:正常人被检查上肢无疼痛、麻木感觉
(3)结果解释:若患者感觉该侧上肢疼痛、麻木,则为阳性。试验的机制是使神经根受到拉,观察是否发生该侧上肢反射性疼痛。
3.肩关节外展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站立位,检查者立于其前侧方,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触诊肩胛骨的偿活动。然后,患者从中立位开始主动外展运动至上举过头
(2)正常反应:正常人能自如完成这一活动
(3)结果解释:外展过程中肩痛开始、停止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肩关节及其周围
1)刚开始外展即疼痛,可见于肱骨骨折、肩胛骨颈部骨折、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肩关节。
2)开始外展时无疼痛但外展越接近90°越疼痛可能为肩关节粘连。
3)外展过程中有疼痛,但上举时疼痛反而减轻或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或肩峰下囊炎。
四、腕部
1.叩触诊试验
(1)操作方法: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韧带近侧缘中点。
(2)正常反应:正常人不出现患侧手指的异常感觉。
(3)结果解释:若出现和加剧患侧手指刺痛及麻木等异常感觉时,即为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2.屈拇握拳试验也称为桡骨茎突腱鞘炎试验,或Finkelstein征。
(1)操作方法:患者先将拇指屈曲,然后握拳将拇指握于掌心内,同时将腕向尺侧倾斜。
2)正常反应:正常人患侧桡骨茎突部无疼痛感。
(3)结果解释:引起桡骨茎突部锐痛则为阳性。提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3.拇指对掌试验
(1)操作方法:嘱患者完成拇指对掌活动,检查者观察活动情况。
(2)正常反应:正常人拇指对掌活动时,拇指末节指腹可与小指指腹面面相对。
(3)结果解释:正中神经损伤时,拇指只能与小指的侧缘相接触,不能与指腹相接触。
4.拇指屈曲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手放于桌上,手掌朝上,检查者固定拇指掌指关节于屈曲位,然后让患者主动屈曲指间关节。
(2)正常反应:正常人能顺利完成此动作。
(3)结果解释:若无力或不能主动屈曲,说明拇长屈肌无力,正中神经损伤部位可能在肘部以上。
5.拇指小指夹纸试验
(1)操作方法:嘱患者患手拇指与小指夹一个纸片,并夹紧;检查者用力抽纸片。
(2)正常反应:正常人能较好地完成对抗动作。
(3)结果解释:检查者若能较轻易地抽出纸片,则为阳性。说明拇指对掌肌无力。可能有正中神经损伤。
6.合掌分掌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双手五指伸直并拢,合掌举起于胸前,然后腕部仍然相贴,指与掌分开(即背伸腕关节和掌指关节)。
(2)正常反应:正常人能自如完成此动作。
(3)结果解释:若患侧手无力分掌,而向对侧手掌偏倒,则为阳性。此试验是检查桡神经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有较可靠的诊断意义。
7.夹纸试验
(1)操作方法:检查者将一纸片放在患者手指间,嘱患者夹紧,检查者抽取之。
(2)正常反应:检查者抽取纸片时可感到相当的阻力。
(3)结果解释:若检查者能轻易地抽出纸片,则为阳性。说明掌侧骨间肌无力。提示尺神经损伤。
8.小指外展试验
(1)操作方法:嘱患者五指并拢,手掌朝下,平放桌上,然后让患者小指作外展与合拢动作。
(2)正常反应:正常人能自如完成此动作。
(3)结果解释:若患者小指不能外展,则为阳性。
五、腰骶部及骨盆
1.直腿抬高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压住患者膝关节伸侧,另一手托住其足跟部,将患者伸直的下肢在髋关节处屈曲。
(2)正常反应:正常人下肢可抬高70°以上。
(3)结果解释:如不到70°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患肢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当腰椎间盘突出时,挤压了脊神经根,使其活动受限,神经根再被牵拉就会引起疼痛。
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也称为Bragard征。
(1)操作方法:在直腿抬高试验的基础上,即直腿拾高至出现疼痛的角度后,稍微放低下肢至未引起疼痛的位置,然后,检查者在患者不注意的情况下,突然背屈踝关节。
(2)正常反应:正常人无任何改变(阴性)。
(3)结果解释:被检查下肢后侧出现放射性剧烈疼痛为阳性。借此可区分由于髂胫束、胭绳肌或膝关节后关节囊紧张造成的直腿拾高受限。
3.健腿抬高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按直腿抬高试验的方法进行健侧下肢的检查。
(2)正常反应:正常人无任何改变(阴性)。
(3)结果解释:患侧腰部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为阳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有关。
4.屈颈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一手置于患者胸骨柄处,另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徐徐将患者头部向上抬高使颈部屈曲。
(2)正常反应:正常人无任何改变(阴性)。
(3)结果解释若患者出现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则为阳性。为颈部屈曲时使脊髓在椎管内上升,神经根也随之受到牵拉,使神经根进一步受压,故出现相应的神经分布区的疼痛。
5.股神经牵拉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固定患者骨盆,另一手握住其患下肢踝部,徐徐用力牵拉大腿使髋关节强力过伸。
(2)正常反应:正常人无任何改变(阴性)。
3)结果解释:出现患侧大腿前方放射性疼痛为阳性。表明有股神经受压或损害,如腰3、4椎间盘突出症。
6.屈膝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按住其骶髂部,另一手握患侧踝部,并将小腿抬起使膝关节逐渐屈曲,足跟接近臀部。
(2)正常反应:正常人无腰部疼痛及大腿前侧的放射痛。
(3)结果解释:若出现腰部疼痛及大腿前侧的放射痛,则为阳性,提示股神经损害,并可根据疼痛的起始位置以判断其受损部位。
7.“4”字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外展,并将外踝置于健侧下肢膝部,以组成“4”字形。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者健侧髂骨以固定骨盆,另一手将患侧膝部下压。
(2)正常反应:正常人无任何改变(阴性)。
(3)结果解释:若患者出现骶髂部疼痛为阳性。由于患侧大腿外展外旋,髂骨上部被大腿前侧和内侧肌群牵拉而产生扭转并向外分离,若骶髂关节有病变则发生疼痛,但应注意事先要排除髖关节本身的病变。
8.床边伸髖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下肢下垂于床外(检查前检查者先用手托住),健侧下肢屈髖屈膝,双手抱住紧贴于胸前。检查者用一手压住健侧髂骨以固定骨盆,另一手向下压患侧膝部。
(2)正常反应:正常人无任何改变(阴性)。
(3)结果解释:若患者出现骶髂部疼痛为阳性。
9.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双手分置于身体两旁,检查者双手按住两侧髂嵴,将骨盆向外侧作分离按压动作,然后双手掌扶住两侧髂前上棘外侧并向内侧对向挤压。
(2)正常反应:正常人无任何改变(阴性)。
(3)结果解释:若患者出现骶髂部疼痛为阳性。骶髂关节病变或骨盆骨折的患者阳性。
六、髋部
1.托马斯(Thomas)征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双手抱一侧膝关节,并尽力屈曲髋、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壁,腰部贴于床面。再让患者伸直另一侧下肢。
(2)正常反应:正常时可伸直另一侧下肢。
(3)结果解释:若患者不能将患侧下肢伸直平放于床面,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侧下肢大腿与床面所形成的角度即为髋关节屈曲畸形的角度。
2.臀中肌试验也称为特伦德伦伯格(Trendelenburg)试验、单腿独立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背向检查者,一侧下肢站立,另一侧下肢屈髋、屈膝上提。左右交替进行。
(2)正常反应:正常人患侧的骨盆、臀皱襞上升(阴性)。
(3)结果解释:若患侧下肢站立,健侧下肢抬起,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即为阳性。任何臀中肌无力的疾病均可阳性。
3.望远镜试验也称为套叠征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按骨盆并以拇指触摸患者同侧的大粗隆,一手握小腿,沿纵轴上下推拉。
(2)正常反应:正常人下肢上下推拉移动的范围很小。
(3)结果解释:若下肢能上下移动2~3cm,即为阳性。常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4.双髋外展试验也称为蛙式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检查者扶持患者两侧膝部,将双侧髋、膝关节均屈曲90°,再做双髋外展外旋动作,呈蛙式位。
(2)正常反应:正常人无外展受限情况出现。
(3)结果解释:若一侧或双侧大腿不能平落于床面(髋关节外展受限),即为阳性。该试验用于患儿,阳性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5.下肢短缩试验也称为Alis征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双髋双膝屈曲,双足跟并齐放于床面。
(2)正常反应:正常人两膝顶点应等高,在同一水平。
(3)结果解释:若一侧膝低于对侧膝即为阳性。提示该侧下肢有短缩(股骨或胫、腓骨短缩)或有髋关节脱位。
6.髂胫束挛缩试验也称为Ober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健侧卧位,健侧下肢在下并屈髋、屈膝,双手抱于胸前,检查者立于患者身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侧下肢踝部,屈膝90°,然后将髋关节外展后伸,再放松握踝部的手,让患侧下肢自然下落。
(2)正常反应:正常时应落于健侧下肢的后侧。
(3)结果解释:若落在健侧下肢前方或保持上举外展姿势,即为阳性。提示髂胫束挛缩或阔筋膜张肌挛缩
(3)结果解释:外展外旋小腿并伸膝时出现弹响为外侧半月板病变;内收内旋小腿并伸膝出现弹响声为内侧半月板病变。
4.研磨试验也称为Apley试验或膝关节旋转提拉和挤压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屈膝90°,检查者以膝压患者大腿,两手握被检查下肢足跟,沿小腿纵轴上提小腿并作内外旋转活动,然后挤压膝关节,再作内外旋转活动。
(2)正常反应:正常人活动中不出现局部疼痛。
(3)结果解释:上提小腿并作内外旋转活动时,若发生疼痛,则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挤压膝关节再作内外旋转活动时,若发生疼痛,则为内、外侧半月板损伤。
5.侧方挤压试验也称为内翻或外翻应力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稍屈膝,肌肉放松,检查者一手按压患者被检查下肢的大腿下端,另一手握其踝部,进行小腿外展和内收活动。
(2)正常反应:正常人活动中不出现局部疼痛或异常活动。
3)结果解释:小腿外展时膝内侧疼痛或侧方活动,为内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损伤;小腿内收时膝外侧疼痛或侧方活动,为外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损伤。
6.重力试验
(1)操作方法:①患者侧卧位,被检查下肢在上并外展,检查者托住大腿,嘱患者伸屈膝关节;②被检查下肢在下,骨盆部垫枕,使其离开床面,另一检查者扶住患者的另一下肢,伸屈被检査下肢膝关节。
(2)正常反应:正常人活动中不出现局部疼痛或弹响声。
(3)结果解释:检查①出现疼痛或弹响者为内侧半月板病变;检查②出现疼痛或弹响者为外侧半月板病变。
7.过伸试验也称为Jones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伸膝,检查者一手固定被检查膝部,另一手握小腿下部并上提,使膝关节过度伸展。
(2)正常反应:正常人活动中不出现局部疼痛。
(3)结果解释:出现疼痛可能为半月板前角损伤、髌下脂肪垫肥厚或损伤、股骨髁软骨损伤。
8.抽屉试验
(1)操作方法:患者屈膝90°,检查者双手握被检查膝部下方作前后推拉活动。
(2)正常反应:正常人可有少许(0.5cm)前后活动。
(3)结果解释:过度向前移位(1cm)为前交叉韧带损伤;过度向后移位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过度向前、向后移位,则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九、其他
周围神经干叩击试验也称为Tinel征。
(1)操作方法
1)肢体外伤患者的检查:检查者用叩诊锤在损伤部位的近心侧肢体上,沿神经干走行由近至远轻轻叩击。
2)肢体再植患者的检查:检查者用叩诊锤从再植肢体的远侧端开始沿神经干走向轻轻叩击并逐渐移向吻合处
(2)正常反应
1)肢体外伤患者肢体远端无刺痛感或其他不适感。
2)再植肢体患者神经再生正常,则叩击时所产生的敏感点逐步地向远侧延伸。
(3)结果解释
1)肢体外伤患者检查时,若出现肢体远端刺痛感,则为阳性。提示损伤部位有神经损伤
2)肢体再植患者检查时,患者感到该神经感觉分布区有模糊的不舒服的麻木感或触电感,则为阳性。提示损伤的神经已开始再生。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商城查看康复专业书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