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疫排头兵伊利飞鹤君乐宝蒙牛三

导读年的头等大事,应属新冠病毒阻击战。在这个全新战场,共克时艰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比如明星粉丝组成的联盟,上演捐赠时速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90甚至00后责任担当的新形象。聚焦企业,疫情激发出的新动力,也刷新了不少产业的固有认知,比如中国乳业。作者:七星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一场大疫,让众志成城成为全国共识。2月3日,中国奶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全行业保障乳品供给,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倡议书称,牛奶是防疫期间便捷的营养食品,各奶业企业要稳定奶业生产,保障乳品供应,将有营养、促健康的乳制品及防控物资,及时运到疫情一线。截至当日,52家乳企已累计捐赠款物12亿元。数据显示,截至年2月3日,我国家企业已累计捐赠.4亿元。显然,中国乳业已成此次捐助力量中的“排头兵”。令人敬佩,也有些出乎意料。据统计,捐赠过亿的企业有34家,捐赠1千万到1亿元的企业有家。聚焦捐赠过亿企业,以互联网行业居多,除BAT、新浪、网易等老牌互联网企业外,还有近年来崛起的美团、快手、字节跳动等。其次,房地产业也占有较大比例,捐赠过亿的企业包括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不过,两家乳企的身影显得更为亮眼:伊利、飞鹤。据悉,在疫情暴发后,伊利第一时间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预案》,决定持续投入1亿元用于疫情防治。款项包括向呼和浩特市的捐赠、医院建设的万元资金、支持湖北省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营养保障的万元健康营养产品、支持湖北黄冈市抗击疫情工作的万元现金。飞鹤方面,1月26日,其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飞鹤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专项基金”。据悉,该专项基金以4:3:3的比例分别用于医护人员资助、采购物资、新医院建设等。目前该基金已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调配,医院资金首款三千余万元,采购消杀药剂等急需医疗物资万元。无论是捐赠金额规模,还是捐赠速度,这两家乳企都堪称行业引领者。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行业属性不同,相比房地产、汽车、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乳业的营利能力并不强。即使在自身所处的快消品细分领域中,相比白酒、保健品也差了不少。以营收最强的伊利为例,其年上半年营收.71亿元,净利润为37.8亿元。而在同样捐赠过亿的企业中,房企碧桂园,年上半年营收.1亿元、净利润.6亿元。同期,互联网业的腾讯,收入为.86亿元,净利润.46亿元。再看快消业,以白酒为例,盈利最强的茅台、五粮液,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亿元、93亿元,远超过所有乳企。然从捐款数字看,茅台、五粮液则分别为万、万元,并未过亿。值得一提的是,除捐款过亿的伊利、飞鹤外,其他不少乳企也捐赠了大笔资金。其中,蒙牛捐赠万元;君乐宝捐款万元,定向用医院建设。诚然,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捐赠金额高低,不是评判企业社会责任心的唯一标准。但上述乳业关键时刻的慷慨解囊,足以显示中国乳业共克时艰的诚心。物资为先除了款项,这份诚意,还有更多的量化或难量化体现。比如宝贵的救援物资方面。众所周知,疫情发生后,从口罩到消毒液,部分物资瞬间成为稀缺用品,甚至花钱也难买到。打好这场抗疫战,物资供应是关键的第二战场。基于此,不少乳企业行动起来,利用自身资源采购物资。蒙牛方面,2月4日,经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由蒙牛集团捐建的“中华慈善总会(蒙牛)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中心”正式运营。据悉,该物资中心紧邻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便利,主要承担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物资、海外华侨捐赠物资的接收转运工作,保障捐赠物资更快速、准确地送达一线。物资中心由专业机构蓝天救援队负责运输执行,目前配备了近名工作人员,40台运输、装载车辆,以疏通武汉及周边地区物资捐助的“最后一公里”。伊利方面,2月3日,伊利调动全球供应链资源,紧急采购的百万口罩中的首批物资到达青岛港货运仓。同日,伊利捐赠的个护目镜和8吨酒精也交付给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这是继消毒液、医用胶靴和此前已送达的8吨酒精后,伊利捐赠的第三批疫情防控物品。至此,伊利集团已为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捐赠21吨消毒液、双医用胶靴、16吨酒精和个护目镜。飞鹤方面,“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飞鹤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专项基金”中,按照基金管理规则,目前已向湖北拨付万元捐助资金用于一线人员采购医疗防护用品;已拨付万元用于黑龙江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物资购买;已拨付.6万元采购40万只口罩,口罩正在起运中;正在签署协议采购70台负压救护车驰援防疫工作。同时,医院产检停办情况,飞鹤拨付20医院妇产科提供台胎心监护仪,帮助孕妇群体解决疫情期间产检胎心监护问题。君乐宝方面,积极协调全球资源,从海外购得医用口罩10.1万只(价值万多元),已于2日到达湖北黄冈、天门地区,发放到一线医护人员手中。后续物资将根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调度安排,持续送往抗疫一线。宜品方面,其捐赠中有万元现金将根据疫区一线的需求,用于采购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医疗防护用品和治疗设备,及消杀防疫等相关工作。澳优方面,在其携手澳优U基金启动第二批捐赠中,宣布追加捐赠价值万元物资、0个KF94医用口罩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与医疗卫生物资一样,生活物资在这场抗疫中也极为重要。乳制品,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食物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类,乳制品能为人体带来重要营养成分。医院副院长刘宇表示,牛奶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支持疗法中,非常好的补品。牛奶中富含了丰富的蛋白质和电解质,能为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加强营养,补充体力。自然,这也是中国乳企的发力重点。据悉,伊利捐赠2万箱牛奶,慰问一线武汉医护工作者。随后又紧急调拨10多万箱产品,陆续送至全国27医院等一线机构,支持大家共渡难关。伊利董事长潘刚在发给员工的企业内部信中表示,我们身上肩负的不仅有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使命,更有守护全国人民日常生活不受疫情影响的责任。我们用稳定、充足的优质产品供应与全国人民一起抗击疫情。再看蒙牛乳业,1月底,在此前连续5次捐赠后,其宣布捐赠万元款物基础上,再次追加捐赠6.6亿医院和抗击疫情一线。同一时期,新希望乳业也紧急组织10吨牛奶,从四川连夜运往武汉。据悉,这批物资将由湖北省慈善总会统一接收,并送达火神山、雷神山工地一线,捐赠给火神山、医院工程施工队伍,保障一线施工人员的营养均衡与生活所需。目前,新希望乳业已累计捐赠价值万的物资支援疫情重灾区。光明乳业也向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送去乳制品物资,并为现场0多名建设者送去营养供给。2月3日,君乐宝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物资也日夜兼程陆续到达湖北医院。到达咸宁的物资包括58袋成人奶粉,提酸奶、牛奶,总价值余万元;医院的物资是袋成人奶粉和提酸奶、牛奶,总价值50余万元。据君乐宝乳业集团副总裁刘森淼表示,君乐宝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全力配合相关部门确保所有捐赠款物在最短时间内直达一线,为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医务工作者及其他一线工作者提供物资保障和营养支持。澳优方面也捐赠了价值万元的澳优代膳成人奶粉、澳滋婴幼儿配方奶粉、美纳多萃可舒益生菌。同样行动起来的还有卫岗乳业,其紧急协调向江苏省妇联、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捐赠价值10万元的卫岗黄金钙奶、卫岗弗瑞希瑞士酸奶风味发酵乳共4箱;宜品乳业也捐赠了价值万元的奶粉,用于一线医务工作者及其家人提供营养补充。诸如此类的乳企还有很多,例如合生元、贝因美、皇氏、得益、佳宝、妙可蓝多、美力源、银桥、均瑶等,也都通过捐献乳制品,为抗疫工作做出一份贡献。可以发现,从资金到物资再到产品,在这场抗疫驰援行动中,中国乳业可谓全方位发力,堪称抗疫驰援的后勤主力之一。那么,中国乳业为何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呢?十年精进者大难兴企,多难兴邦。回望中国乳业,近十多年的发展,充满坎坷、并不轻松。8年事件爆发后,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整个行业陷入巨震。中国乳制品的口碑跌入谷底,进口乳品大行其道,尤其是进口奶粉更是受到国内消费者的追捧。巨痛之下,中国乳业开始了集体奋进、共荣共生的十年精进。从各方面看,8年-年的发展“黄金十年”中,从政策端的“奶业振兴”、到产业端的全产业链以及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再到产品端的低温液奶、高端奶粉、奶酪等全品类覆盖,中国乳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品质方面的进步则更为喜人,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宋昆冈介绍说,年1—11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本级)共抽检乳制品9次、批,合格批,合格率99.9%,不合格批次1个批次。不合格原因是,某企业生产的纯牛奶脂肪实测值为2.57g/g,达不到标准规定值。年前三季度,全国地方局共抽检乳制品批,合格,合格率99.8%。甚至连微乎其微的不合格个例,也只是由于对标准理解不准确所致。以此观来,中国乳业经过10年集体努力,各方面都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也是其能在突发事件中勇于担当的基石所在。当然,这离不开国人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也许是中国乳业,有过类似的大难巨痛,品尝过众志成城的共荣共兴,才让其在此次新冠疫情面前,展现出更多的责任格局、协同担当及能力支撑。不过,即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但在市场端,部分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误解还没有完全消除。以奶粉为例。数据显示,8年以前国产奶粉占据65%的市场份额,外资奶粉35%,而到了年,国产奶粉只剩下了39%。尤其在前沿消费市场,甚至到年,一二线城市中,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一度只有20%,80%的市场份额仍牢握外资品牌手中,同时,这些外资品牌还在不断加大投入,渠道下沉。可喜的是,到年第三季度,国产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达到了六成,高端产品的市占率也不断提高。但还是没有达到8年以前的占比水平。可见,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信任程度,还有提升空间。比如,此次疫情表现出的新企业形象,或许可以在引发共鸣的同时,刷新不少消费者的企业认知、产品认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中国人均GDP超过美元,民族消费自信感日盛。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也正在带来新的消费趋势。即更多强调内在品质、个性追求、圈层属性、本土认同。这是近年来新国货、新国朝崛起的重要原因。产业报国所谓消费力的最高表现,是属性共鸣、文化认同。不过,聚焦当下的中国乳企表现,远非一个“感情牌”那么片面、简单。在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柴永强看来,大疫之下,身处产业振兴关键期的中国乳企,是在通过集体产业报国之举,向国人展现企业新实力、产业新担当。众所周知,所谓产业报国,即创新、发展、做大做强,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回报国家。显然,在此次疫情中,中国乳业已通过实际行动交出了合格答卷。上述专家的观点,可谓一语中的。具体来看,产业报国的基础,无疑是通过“匠人精神”打磨产品、创新优化品质。由于乳制品的高营养属性,与抗疫需求十分吻合。乳企们捐赠的大量高品质乳制品,必将广泛被使用于抗疫战斗中,令更多国人了解国产乳品的品质力。对消除部分国人误解,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抗疫过程中,中国乳业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实力也有所展现。近日,国内部分商家出现了物价急剧上涨的现象。其中,哄抬物价的问题固然存在,但更多原因则是部分产品的市场供需失衡,背后体现出部分企业,甚至行业的产业链把控力弱、稳定性不足问题。在此背景下,乳制品的稳产、稳供、稳价,足以说明其核心竞争力强大、应急能力过硬。以三元乳业为例,据了解,三元方面要求工厂加强奶源合理调度,保证奶源顺利收购,最大限度减少奶车等待时间。做好原奶收购过程中的人员防护工作。坚决从源头抓起,在加大生产的同时,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产品质量不因疫情而下降或偷工减料;光明乳业也为不断激增的乳制品需求启动了应急预案,近期,其华东中心工厂产量已超过吨。梳理之下,可以看出,经历了剧痛、迷失、奋起、蝶变、振兴,一路荆棘、持续奔跑,孕育了中国乳业独特的行业精神。因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其才有能力、有格局的成为抗疫排头兵。一定意义上说,这场疫情就像一面镜子,揭露了黑暗,也照亮了光辉。更是一颗试金石、一道价值分水岭,探出中国经济的深度、韧性,也可显出企业产业的实力、价值。大难兴企,多难兴邦。无论大疫之中,还是雨后彩虹,中国乳业都还有诸多新看点。对此,铑财将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hzoubdf.com/afhzz/4659.html

当前时间: